- Imbrace Artraining Center
兩日內,我失去了兩位恩師

9月13日,現象學派表達藝術治療 Expressive arts therapy(EXA) 先驅、歐洲研究學院 European Graduate School
創辨人,我所敬愛的老師Paolo J. Knill離開人世。
今天,中國神學研究院榮譽院牧,資深聖經研究學者及教授,楊錫鏘牧師(人稱楊醫)跟胰臟癌搏鬥一年多之後也安然地返回天家。
兩日內,我失去了兩位恩師。
筆者有幸親身跟隨這兩位不同領域的大師學習,在傷感之餘,是一陣陣感恩的溫暖。
Paolo有廣闊的身份,是音樂家也是航天科學家,在不同領域都遊刃有餘。在70年代開始將不同學科(例如心理學、人類學和美學等)整合為這嶄新的學科-表達藝術治療,以造福人類為目標。他是一名serious player,透過開放、好奇並嚴謹的態度在人間的苦難和困境中透過藝術尋找出路。
楊錫鏘牧師本身是一名醫生,從醫幾年後到神學院進修,把全部時間投放在聖經研究和教學的工作上。他在課堂上平靜地分享他個人生命的轉折時,令當時仍未放得下建築師身分的我印象深刻。我感覺到他是一個內外一致的人,他所教的,他以生命去實踐,令我打從心底的敬佩他。從創造的角度,「做番我自己」(即神所創造原本的我)是每個人都要追尋真我true self的人生問題。在這尋索的旅程之中,世界的價值、別人的期望、內心的妄想多次動搖著我,但楊醫的教導把我帶回到聖經,不斷提醒、鼓勵、安慰和啟發我。
此刻,兩位恩師留給我一個有待跟進的問題:作為少數的common student,在剩餘下來的人生,筆者要如何把這兩股寶貴的精神傳承下去?
原來不知不覺間筆者已同時踏上兩位大師的腳踪:以基督信仰價值為基礎,透過藝術擴闊、深化和實踐,在彎曲悖謬和醜惡的世界點起一支真善美的蠋光。
2015年,當我跟Paolo並肩坐著,靜靜地看著牆上自己的作品,老師的陪伴therapeutic presence、釋放的淚水,不斷洗擦著我內心的鏡子。Paolo問我當刻有什麼要說,當時我說:”Just share , no matter what…” 就成了一路推動著我的力量:「無論如何,把這真實、美善的愛分享開去。」
家長們,盼望這也是你的心願,加入這個分享愛的行列,透過身教modeling parenting,把愛傳承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