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brace Artraining Center
當美感遇上無助

昨天是很多 K3 小朋友和家長沮喪的一天,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刊登了。縱使知道申請的小學是其中一間超額申請最多的小學,收到落選的結果仍然令人失落了一個早上。面對整個小一申請的過程,從計分分配以至「大抽奬」,對家長和小孩最折騰的可算是無助的感覺。(而申請私校或直資,或者之後的叩門動作,大人小孩可能就進入了另一個極其焦慮的角逐戰場)
面對無助,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意義治療法創始者 Viktor Frankl 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在他的回憶錄Men Search for Meaning 一書中提到,「當一個人被剝奪了所有家人,財物,名譽和尊嚴後,他還剩下什麼?」Frankl 提出的就是「人可以選擇如何回應這個無助和絕望的處境。「他補充在集中營中他看到:「有人變成了獸,間中也見到聖人。」
筆者小時候很怕到時裝店買衣服的經驗。當時母親會替我揀選大兩個碼,顏色徧沉,「襟污糟」的衣服,穿上了倒有點像集中營的囚犯(容許我有點誇張,但重看當時的照片確實是一個了無生氣的孩子)。長大了看見五花百門的時裝店,大量的選擇自由,有幾年反而令我有點措手不及,有一種迷茫的不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