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brace Artraining Center
美感:從平凡發掘非凡

因疫情關係表達藝術治療督導課改以ZOOM進行。老師邀請我們在自己身處的房間內揀選一樣吸引我們注意的日常東西,作深入認識。「家徒四壁」的筆者被天花板的燈泡所吸引,但因為光線太刺眼而未能長時間正視,因此以手機的漆黑屏幕作反射觀察,得出以下結果:
1. 事物短詩《Das Ding (The Thing) Poem》
暖黃刺眼圓渾
紅暈左右移動
一叠叠露出一點綠腦海中的殘影
穩定地顫動
我常在
但無咩人看見
人也不敢正視我太久-
除了嬰孩

2. 藝術品短詩《Artwork Poem》
原來仔細看這平常的燈泡,甚至嘗試從它的角度看人類,是有令人驚喜有趣的發現的。就著以上觀察,筆者將以上的事物短詩(Das Ding Poem)轉化transfer為繪畫,成為藝術品短詩(Artwork Poem)。(圖一)
3. 自畫像詩《Self Portrait Poem》
最後,筆者嘗試以同樣方式跟自己相遇,好好觀察一下自己,並讓自己成為一首詩:
《一剎》
你看見我
卻不為意
我一直都在
我一直注視著
你注視我的一剎
好把綠影兒
及時
輕印在你腦海
面對疫情,我們受到很多限制。對於習慣到外地尋找新鮮事物的香港人,這一年感到十分難受,沉悶透頂。這個正是挑戰我們想像力的機會,在「超級平常」extra-ordinary的平凡生活,看到令人震攝的「非凡」extraordinary。
其實除了身邊的日常事物,家長們又能否以同樣態度看你的孩子呢?嘗試放下對孩子的固定印象,抱持開放和好奇的心觀察他們,即使是一剎那,可能你也會見到他們令你驚訝的美麗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