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Imbrace Artraining Center

苦難⋯⋯戴起佢

昨晚在表達藝術治療督導會議case conference當中透過藝術創作和對話,放下徧見和前設,嘗試為治療尋找新的出路和定位,頗有得著。我認為發現也能為教養帶來啟廸。以下簡述五個過程及相關的創作。


1. 描述Description 我走到牆角,尋找最寂靜的角落。蹲到最低的地方,感到幾乎讓人耳鳴的狀態;同時以背部感受被擠壓squeeze的感覺;我想起無論大人小孩,今年都在不同的處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迫感。我嘗試把畫紙塞進盛著顏料的紙杯內,忠實呈現被擠壓的狀態。


2. 前設 Assumption 望著被擠壓後展現的形態,我寫了以下新詩: Squeeze is bad Something to get rid of Suffocation makes you die Severe Suffering 詩中反映擠壓是壞的,帶來令人窒息的感受,是一種沉重的苦難。


3. 意圖 Intention 面對苦難,我們都選擇不同形式去面對: Salvation through Destruction? Detour? Distraction? Denial? Detention? 我們都渴望從困苦中得到救贖:把困鎖打碎?改道?以分心去逃避?扮睇唔到?定喺逆來順受,繼續留在這籠獄之中?



4. 精義 Essence 歸根究底,人類面對苦難都會選擇趨吉避苦。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出路嗎?我重讀新詩,發覺寫了一個錯別字,把suffering 寫成Suffing。在更正的時候,新的字出現了:Suffer-Ring苦難之戒。我把玩play著以黑色皺紋膠紙捆成的指環,我開始比較能接納它,甚至看到它美麗的一面(例如黑線之間綻放的鮮艷色彩)以至我樂意把它穿上(戴起佢)。


5. 萬物 Beings-in-the-World 不單是治療關係,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順利跨過每個難關。但當家長都不得不承認孩子無法永遠免於面對困苦的時候,磨難同時也可以擠出橄㰖的精粹,如美酒般的香醇欖油。你願意讓自己和孩子間中戴上這Suffer-Ring,在當中提煉出人性的光輝和尊貴嗎?


#ImbraceArtrainingCenter

#樸思藝術成長中心 #Chris爸爸週記

bottom of page